半夜趴在床上刷抖音,别提有多舒服了!特别是第二天不上班~~但是,不到一会儿,眼疼,这点大家都深有体会吧?
原因:频闪
这个原理,这就不得不从PWM和DC调光讲起了。
DC调光:大家都知道一个公式:功率=电流×电压,那么,你需要调整屏幕亮度的时候,直接改变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就可以了,这就是DC调光。so easy!PWM调光:你降低屏幕亮度时候,他会对屏幕进行频繁的开关,快到眼睛无法分辨出来,以此达到的降低亮度的目的。看下图:100%亮度的时候,屏幕是常开的,对眼睛没有伤害。
60%亮度的时候,他就会频繁的进行开关,从而降低亮度,一直闪,对眼睛有伤害。
20%亮度的时候,他又增加了关屏时间,减少亮屏的时间,还是一直闪,对眼睛有伤害。
谁TM搞的这么反人类的调光设计?
之前LCD时代的时候,所有的手机厂商,都是DC调光的,这点毋庸置疑。但是在LCD发展到后期的时候,有些手机厂商发现,在夜晚,手机调到最低亮度,还是感觉太亮,咋办呢?于是乎,PWM应运而生了,他可以实现把手机亮度变得更低。
到了OLED时代,我们知道,他最大的特点是色彩鲜艳,对比度非常高!他的每一个像素都是由红、绿、蓝三个小伙伴组成的,任何其他颜色都是由他们三个混合而成,但是!手机厂商发现,按照传统的DC模式,调低红、绿、蓝的亮度,会造成很严重的偏色!那对于色彩鲜艳的OLED来说一定是致命的,索性,直接采用PWM调光了,那就完美避开了偏色问题了呀!所以,大家就都用了PWM调光,色彩>眼睛。
那OLED的DC模式是啥?
随着瞎眼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,大家开始对PWM的调光模式进行了改造。
直接对OLED采用DC的调光模式,这是真DC,结果可想而知了,那就是牺牲了色彩,色彩真真的不行了,网友们又给他起了新名字“抹布屏”。此路不通,换下一话题。加快频闪,本来一秒钟开关30次,现在一秒钟开关100次,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。这就是传说中的“伪DC调光”。这种“伪DC调光”增加了频闪的频率,但是又出现问题了:由于增加了频闪的频率,亮度说实话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,又下不去了。
于是乎,大家在“伪DC调光”的基础上又改进了,增加了一层膜:蒙版遮盖,就是在你原来手机画面的基础上,上层增加了一层灰色的渲染,可以理解为一层布,这样亮度就降低了呀!一般是通过软件实现的。
所以,现在所有的DC调光都是:“伪DC调光"+蒙版。
也就是说:你虽然调低了手机屏幕的亮度,你需要额外增加频闪和一层灰色蒙版,对的,反而更费电。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这些问题,注定会导致OLED一定不是手机屏幕的最终形态,虽然他现在是主流,但是,终究是一个过渡产品,未来,更好的屏幕一定会出现。